|
没有明星大腕、没有声光盛宴,舞台全部留给了全民健身爱好者,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了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这个经久不衰的口号。我们特别找来了三位参与过开幕式的历史见证者,听他们讲讲记忆中的那些开幕式。
柯兴平的记忆
(陕西省大型文体活动著名策划人、国家一级演员)
炉渣跑道、蔚蓝的天空
数万人歌唱伟大的祖国
时间: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
地点:北京
1959年一运会开幕前,教育部门组织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进京观看开幕式。我当年11岁,在一次歌咏大赛中获得第一名,入选西安市红领巾观摩团,进京参加全运会开幕式。当时我非常激动,去首都北京是当时国人普遍的愿望,还能在开幕式上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,令我感到更加振奋。
一运会开幕式全是赠票,派发给机关和各个企事业单位,所有进场参加开幕式的观众都是有组织的,所有人也很自觉地跟着自己的队伍列队入场。我一进场看到数万人的盛况,激动不已。那时候条件非常简朴,没有灯光,体育场的场地也是炉渣,但那时候的天空格外的蓝,人的精气神格外高涨,全场几万人一起唱着歌颂祖国的歌曲。
昨天的开幕式,让我一下感觉回到了50多年前一运会的开幕式,场面盛大却不奢华。有人说这是创新,我倒觉得这是传承,传承了艰苦奋斗、自信自强的精神。
王立彬的记忆
(陕西篮球名宿、前男篮国手)
尼龙运动服,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的标语牌
时间: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
地点:北京
我参加过从1979年第四届到1987年第七届,共四届全运会,印象最深的还是四运会。那一年,是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年代,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充满朝气。我那时还不到17岁,当时参加开幕式,会发一套尼龙的运动服,那是一种无上的荣誉。那时候各个代表团入场式,都要练习步伐,就像阅兵式一样。当现场播音员说到,某某代表团迈着整齐步伐步入会场时,我们都会甩开双手,表情庄严,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。
四运会时,全运会还没有与奥运会接轨,开幕式展现的标语实际上体现了那时候的体育宗旨,就是毛主席说的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,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全民健身。我觉得全民健身是当代中国体育最重要的,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比奥运金牌重要许多。昨天开幕式上,看到太极球表演、广播体操表演和健身操表演,我认为这些才是体育的真谛。他们展现出的运动之美,让我很震撼。
江洪的记忆
(陕西老城根足球俱乐部领队、前国足守门员)
节俭的开幕式,
更贴近自然的简约之美
时间: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
地点:广州
我参加过三届全运会,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,我当时代表八一队。举行开幕式时,我们足球项目处在比赛中,所以是在电视机前观看。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运会,没能参加开幕式,我很遗憾,所以专门穿着开幕式的运动服看了电视转播。
这届开幕式提倡节俭、追求简约的风格,我觉得非常有意义,这不仅是省钱,也是回归自然;白天举行开幕式,让我们更贴近大自然。我最近学习摄影,专家告诉我,真正有好的画面多用自然光,构图虽然简单,却能意境深远,我理解这就是简约之美。如果这届全运会开幕式获得广泛称赞,我想会影响大众的消费和审美观,在婚宴、装修、庆典等仪式上回归自然,朝着节俭和简约的风格转变。
另外,我还想说一说,这次全运会在白天举行是为了节俭,但只要节俭办会的宗旨不变,晚上举行开幕式也一样可以做到,还会有另外一番意境。因为夜晚,也同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。 本报特派沈阳记者梁军 |
|